器具的奥妙
“作家”与“匠人”
作家是从材料的选择和调配开始,到设计、成型、上釉、烧制,都要亲自动手担当。
另一方面,所谓的匠人是按照订单要求进行量产制作。
虽然规模各不相同,但在被称为窑厂的组织中,也有很多分工,如陶轮师、画师等,虽然是手工制作,但生产的质量是一样的。
另外,也有在窑厂批量生产产品(窑物)的同时,以个人作家身份制作产品的人。
作家的作品,尺寸、形状、烧色、变形等每一点都不一样。也有一些是作家为了好玩有趣而刻意改变的。
如果想享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手工制作感,就请选择作家的作品,如果是想要同样品质的作品,就请选择量产型的作品。
气孔
陶瓷器皿上也有被称为“气孔”的1毫米左右的凹陷。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在上釉时,附着在釉料上的有机物会被烧成小凹陷。
这是在窑中发生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设计,有时作为表现设计感的手段而被运用。
目跡(めあと)
容器中心部有一个小小的痕迹。这是把器皿重叠在一起烧制的时候,为了不让器皿之间互相粘在一起,用小的耐火土夹在一起烧而形成的。
通常称为目跡。这个痕迹在量产产品中是看不到的。
铁粉
就像铁变成粉末喷出来一样。这是黏土和釉料中含有的铁被烧酸化后,出现在表面的东西。
在生产量产产品和讲究白色的产品时,在黏土的制作工程中就会彻底提纯去除铁的成分。
在作家的作品中,有铁粉的器皿意味着其本身以泥土产生的手感、质感为韵味,特意使用着拘泥于产生铁粉的泥土。
貫入(かんにゅう)
烧制时因素地和釉料收缩率的不同而产生的釉料玻璃质裂纹称为贯入。
自然产生的贯入作为设计的表现手法使用的情况很多,每个与众不同的贯入是看点之一。除此之外,还会出现釉流动的痕迹、堆积的程度、浓淡、绘画的模糊,以及由于窑中的火候和温度不均匀,烧得不均匀等情况。
即使是窑制品也一样,只要是手工艺就不可能每一个器具都完全一样。
这些都是陶瓷的有趣之处,也是大自然创造的美丽,请欣赏每一个“景色”。